“民国四珍”邮票简述

中华民国时期的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的北京一版帆船邮票是一套普通邮票。全套邮票共19种面值,图案有帆船、农获图和北京国子监牌楼。

面值2元的邮票图案为北京国子监牌楼,黑色,边框蓝色。“宫门倒印”邮票由于是双色印刷,第二次印刷时工人误将纸张倒置,所以出现了邮票中心图案倒印的变体票。因当时集邮界误将国子监牌坊视为宫门,故俗称“宫门倒印”邮票。

1915年中华邮政在新疆省发行了一组北京一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上中部加盖了竖写“限新省贴用”字样,此组邮票共16种,其中加盖红字1元票中,将“新省”二字误盖为“省新”,从而形成“限省新贴用”字样。

1922年11月至1930年10月间,邮政总局委托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在北京一版帆船票上加盖“暂作”二字,其中面值为3分的帆船票加盖“暂作贰分”竟然存在倒盖现象。

1925年至1936年间,当时邮政局又委托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在北京二版帆船票上加盖“暂作XX分”字样加盖共有6种,其中4分暂作3分票也出现倒盖现象。

此四珍由中华邮票会于1926年在其会刊《邮乘》上首先提出。四种珍邮,皆因印刷过程中不慎造成,在集邮界因其罕见遂成珍宝。



“帆船”邮票原版由美国钢版雕刻师海趣和雕刻师格兰共同雕刻完成。 然后由英国华德路公司承印。


格兰(William AGrant),译为格兰特,美国籍,1868年8月10日出生于纽约市。先人来自苏格兰,家境贫寒,幼年在美国铜业公会附设的补习夜校习艺六年,毕业后从师再攻雕版。因家境艰苦,他连到校搭乘公交车的车票都买不起,经常要步行15英里的路程去上课。经一翻努力,格兰后来被美国钞票公司录用。

1908年陈锦涛(曾为北洋政府财政主管)赴美选聘印钞钢版雕刻人才时,格兰为美国钞票公司钢版部主任技师。因海趣(中国印钞雕刻版的创始人)之推荐,格兰感于海趣之赏识,欣然来华,协助海趣参与建厂、雕版授徒等工作。

华德路公司是英国伦敦承印中国邮票的印钞公司。曾以雕刻版为中国清代海关承印红印花票,为清代国家邮政承印过蟠龙邮票、宣统御极纪念邮票和欠资邮票,为中华邮政承印过帆船邮票和欠资邮票。

1914年(民国3年),一战爆发,在英国印制邮票难以运到北京,而当时北京财政部印刷局曾经多次承印邮票,质量也还不错,于是伦敦版帆船票图案在其印刷局另行雕版印刷。印刷局按照伦敦版帆船图普通邮票的三种图案另行雕刻印制,纸质为无水印白纸,图案与伦敦版帆船邮票基本相同,不过面值增加了1.5分(紫色)、1角3分(棕色)、20元(黑、黄色)3种。由于北京财政部印刷局承印,所以又称北京一版或北京老版帆船票。


“民国四珍”邮票产生于时代更替的时候,民不聊生,承印企业管理混乱致使其意外流出,因此及其罕见稀有。“民国四珍”在后续的历代邮票拍卖会上都创下了惊人的价格,在2024年香港华邮学会有限公司于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的“龙献”华邮专场拍卖会上,“民国四珍”邮票起拍价均为50万港元,最终邮票全数成交,成绩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