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印花小字当壹元”素有“华邮之王”的美誉,多年来是集邮界公认的中国邮票最为珍贵的品种之一。它在各大邮品拍卖会上亮相仅有十次左右,每次价格均惊艳全场,引得无数羡慕眼光。而今800万元一枚的保守估价,使它成为历史与财富的双重象征。
左图这枚带八卦戳简称红印花小壹圆旧票,现存于中国邮票博物馆。是清代红印花加盖票中的传世孤品,它的流转充满了传奇色彩。据多方查阅,在旅菲华侨著名集邮家黄光城的《红印花小壹圆存世考图鉴》专著中,只有1枚为盖销八卦戳的旧票。此票曾先后为上海海关造册处德籍绘图员费拉尔及其僚婿英人雷本所有。后几经辗转,上世纪1944年,中国著名集邮家马任全以1000美元购得这枚带八卦戳的红印花小壹圆旧票。1956年,马任全将此枚邮票捐献给国家。
为何红印花邮票竟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这要从100多年前说起。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皇帝朱批总理衙门奏折“依议”,批准了开办国家邮政。这使邮资等收费标准从海关关平银的银两制改为较方便的银元制。原邮票已不能继续使用,印制新邮票又需要时间且过程繁琐,所以搞原邮票的加盖改值就成了方便之举。
红印花原票始于海关派司制度的建立。PASS汉译派司,是已完税货物凭证。后期随着派司制度的建立,出现出口贸易的瞒报、偷税,以及伪造和涂改派司(凭证)等行为。为消除弊端,完善派司制度,清海关外籍管理人员提出,印制背胶印花税票,粘贴于派司(凭证)上,以示其真实、合法。
红印花原票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制。原票面值3分,红色,图案由“CHINA REVENUE 3 CENTS”字样和精细网纹组成。钢版雕印。无水印。齿孔度数12度至16度,并有异度齿,齿孔光洁。有背胶。图幅18.5mm×22.5mm。原票印制精美,文字庄重、花纹清晰,颜色纯净,红色寓意吉祥,深受中国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喜爱。
红印花原票加盖改值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盖及文字大小不同的变异品。随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留存下来的红印花加盖票很少,因此有八珍、十珍之说,在此不一一赘述。由于史料繁杂,相关专题研究还在继续。在一定范围内,公认的红印花四宝是:红印花原票、红印花小字“当壹圆”、红印花“当伍圆”倒盖、红印花“小贰分”倒盖兼复盖。
在相关学术探讨中,红印花原票是不是税票?其加盖改值属不属于税票改做邮票?这一问题也是一些刚进入集邮领域者对邮票与税票概念不太清楚的一种体现。
印花税,是中国人仿行西洋税制的第一个税种,因其缴纳方法是由纳税人将应纳税凭证送到政府签证局签押纳税,并在凭证上用刻花滚筒推出“印花”戳记或粘贴印花税票以示税讫而得名。
红印花原票不是税票,其加盖改值为邮票有着当时清朝政府面对邮政改革及客观需求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红印花原票与中国税票和邮票的用途逐渐清晰并分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邮票是一种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是国家的名片。
邮票由国家邮政管理部门统一发行。税票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法向纳税人收取税款时使用的专用凭证,分国家发行的税票和地方政府发行的税票。邮票和税票两者一致的地方就是属于有价证劵,印制、发行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工艺质量都非常精美,均运用了许多防伪印刷技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中国的邮票和税票其历史渊源非常特殊,值得后人继续加以研究和探讨。
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税务总局发行了第一套印花税票。因税票主图内容是两根柱子之间由齿轮和麦穗衬托一面插在地球上高高飘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组成,象征着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故称“旗球图”印花税票。
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2005年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发行《北京胡同印花税票》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印制。首轮生肖邮票雕刻大师和创作大师阎炳武负责该套税票的创作雕刻,税票整图四角用“十”字异形孔,集美管又防伪造,印刷使用专用防伪邮票纸,税票背面用紫外线照射,能见荧光纤维,是使用雕刻版技术印制的印花税票精品!
图案分别是砖塔胡同、南锣鼓巷、大栅栏街、国子监街、烟袋斜街、帽儿胡同、丰富胡同、白塔寺东夹道和钱市胡同。图案展现了浓郁的老北京胡同的特色,图景中所含的深刻人文情怀及近代名人的历史踪迹令人产生遐想,深受集邮者和收藏家的喜爱。这套印花税票若干年后兴许成为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